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鄉村振興不僅在於農村產業振興,還需要重視鄉村文化的發展繁榮,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與鄉村建設相適應的文明鄉風,從而創新鄉村特有的文化資源,促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
第一,打造鄉村振興的文化名片。鄉村往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鄉村文化是鄉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實踐中孕育形成的文化,表現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長久以來,因地理環境的差異,不同鄉村地區形成了一些較為獨特的地域文化。這些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識別性,表現在方言、工具器物、建築樣式、生活習俗、戲曲民謠等方面。鄉村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成為民眾共同的文化記憶,繼承和發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捍衛鄉村記憶,就是延續我們的文化根脈。因此,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繼承鄉村文化,並對之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風格各異的鄉村文化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靚麗名片。我們要深入挖掘鄉村文化的精神內涵和現代意義,保留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和民居,搶救保護重要的民間文化遺產,蓬勃開展鄉村文藝活動,讓鄉村文化展現出絢麗的色彩。我們要創造條件使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願意回到鄉村,投身於鄉村文化事業發展中,不僅重新打造美好的文化記憶,而且利用網絡等新媒體把自己家鄉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讓鄉村文化走向世界。
第二,利用鄉村文化要素創建新型業態。在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的影響下,我們可以把鄉村文化元素納入到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從而創造出適合農村發展的新型業態,既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又實現富農惠農。例如,將耕讀文化打造成新的人文景觀。"耕讀傳家"曾是古代殷實的農家所追求的一種理想生活方式。耕讀是一種勞動生產方式,也是古代鄉村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如今,很多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因為遠離鄉村而對傳統的耕讀文化不了解,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裡的青少年。一些鄉村可以把悠久的耕讀文化與現代旅游觀光業結合起來,利用鄉村的歷史建築和文化名人等元素打造體現耕讀文化的人文景觀,吸引城市人群旅游參觀,使他們直觀地體驗和感受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這既有利於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踏上懷鄉之旅、追尋故園記憶的美好路徑。此外,還可以依托鄉村豐富的傳統節慶等民俗資源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或者通過建立傳統手工藝體驗場所展示民間工藝細致精巧的制作過程,體驗其中蘊含的工匠精神,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到鄉村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三,利用鄉村文化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尤為重要,它對於塑造文明鄉風、提昇農村整體文明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起到關鍵作用。積極健康的鄉村文化不僅能夠增強農民對美麗家園的認同,而且能夠提昇建設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更加關心鄉村集體事業,願意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對於增強農村集體主義精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使鄉村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用文明之風滋養美麗鄉村。具體來說,一要紮實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創新鄉賢文化,樹立鮮明的道德導向和價值標杆;二要紮實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建設良好家風、家訓,以家風家訓帶動村風民風建設,把文明家庭建設作為改變鄉村文明環境的重要抓手;三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通過各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不斷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湖北經濟學院王宏飛